?
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决胜全面建设小康。青年又是祖国未来的希望,国家以后能不能发展、能不能强盛,责任全在于青年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:“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,志存高远,脚踏实地,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。而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,书本上学的在多,也没有解决事情的能力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只有把实践和理论紧紧结和起来,才有能力,有资本去解决问题。由常丽红老师指导的7名青年大员工组成城乡农村调研团,响应团中央号召,积极参与,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。于2018年8月20日至8月25日,前往北京密云开始为期5天的实践调研活动。
一、城乡农村调研团暑期实践出征仪式
8月20日上午11时实践小组准时到达后八家庄村



二、实践小组在后八家庄村开展暑期调研活动
城乡农村调研实践小组于8月20日下午2点在后八家庄村正式开始实践调研活动,实践小组在赵书记的带领下,开始了解整个村子的整体构造,以及现在村子的基本情况,村内原有的55.4亩耕地也在退耕还林的要求下被削减到了18.04亩,按全村554人口来算,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.032亩,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

8月22日下午实践小组又来到了村委会,了解村子的发展详情和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, 这个村子的人口老龄化严重,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并鲜有回村、村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、村内50-60岁的人口占到将近20%,人口老龄化极端严重、粮食无法完全自给自足,村子几乎没有经济收入。后八家庄村的干部团队以及党员励精图治,企图探索出一条重新致富的路:他们由党员带动开发村子的1080的山林,与企业联手引进苹果树苗,将这些树承包给每家每户(人均45颗),包产到户,责任到人,果林引水上山工程做的井井有条。国家政策也多向此村倾斜:利用水库为村子创造公益岗位:保水人31人,1500元每人每月(年发)、移民后代技能培训每人每年600元、护林防火10人每人每月1000元(年发)、水库管理员2人,打扫卫生1人、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在每人每年交1000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发725元、移民资金每人每年1250元、口粮款300元一年、林权费每人每年150元补助。我们从中可以看得出,虽然政策方面的补助种类繁多,但补助的总金额对于这个村落的复兴还是杯水车薪。



8月23日下午实践小组又再次进行了分组,开始对老党员们进行专访,又了解了许多问题,百姓为了环境建设的付出多,回报少,建设的积极性较差;年纪在55-65岁之间仍保存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无法进城务工,村内也无地可耕,只能靠打零工和补助维持生计;缺少文化教育场所,村民文化程度较低;煤改电电力使用资金不足;苹果林种植问题众多:见效慢农民投入欲望不足、每年除草施肥资金短缺(亩均3000元)、苹果品种参差不齐、管理水平较低等。



三、城乡农村调研团调研分析
实践小组认为村子里可以开展旅游业、采摘业,为了避免对水库产生污染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。如限制每日的客流量,限制游客与水库的距离,如果有人故意污染水库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等。保库护水、青山绿水、蓝天白云,固然重要,但是村庄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进步改善也不能够懈怠,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兼顾。总而言之,对于这个村子来讲,最大的资源成为最大的发展限制。这个村子复兴的第一步也必须水库入手,在发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水库水环境的保护:比如可以开展观光旅游,果园采摘等一三产业结合的致富形式。这样一来,既保护了环境,响应了政策,又没有浪费这美丽的风景和作为资源的水库。一举多得。才可谓之真正的“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!”

